為什麼要視譜?不能靠感覺嗎?有fu不是比較重要嗎?(2/2)
2. 練習不同於演奏
既然音樂詮釋的客觀空間是有限的,為了能夠早日自由自在地演奏,去熟悉這個空間的邊界,自然就成為平時練習的首要任務。因此在練習的時候,最重要的是去熟悉樂曲既定的框架,並想方設法克服各種彈奏障礙,也就是說我們首先面對的會是具體的認識與技術問題,即便是有關感覺,也是認識上與技術上的感覺問題(常見的如音感、拍感),而不會是單純的感覺問題,因為個人的主觀感受是無法直接被檢視與討論的,它本身也不存在任何優劣對錯的問題,只有在它進入到客觀世界的框架裡進行比較後,才有辦法評判優劣對錯。
在這裡我所要強調的並不是正確性的重要,而是練習與演奏的區別,在演奏時因為情感澎湃而出了ㄧ些小差錯,其實瑕不掩瑜、不打緊,當下如果你過於在意,反而很可能會誤了之後的演奏。但如果在練習的時候,ㄧ次次情感豐富地彈錯音、落拍而不自覺,那就很要緊啊!這就像是總是在說錯話惹怒別人後,解釋自己其實不是這個意思,只是不擅表達,嘖!怎麼不去好好練習讓對方接到自己本來的意思呢?
演奏時能夠有感而發,毋庸置疑是最重要的,但在練習的時候,單單個人的情感充滿,卻是完全不夠的,甚至容易導致個人忽視具體碰上的問題,也就是說,為了在演奏時能夠自在地詮釋一整首曲子,我們必須在平時的練習中,先行處理具體的認識與技術細節。
3. 樂譜就是具體邊界
而樂譜上的一切,就是音樂詮釋上具體的邊界,譜號提示音域、調號鎖定調性、拍號建立結構、音符決定旋律與和聲、表情符號暗示詮釋的方向,因此視譜就會是練習時不可或缺的項目之一。作為音樂詮釋上具體的邊界,也說明了樂譜有其個人解讀的空間,就像是讀小說,固定的角色刻畫與故事鋪陳,卻能在大家的想像裡或談論中開展出不一樣的世界。
同時樂譜是聽覺、思索與技巧三者之間的重要樞紐,譜面上的圖像符號,讓缺乏形體的聲響能夠具體地呈現在視覺上,並以此為核心,ㄧ方面在思索中加上數字邏輯來描述音符間的和諧關係、旋律的流動性、和聲的編織、樂曲的行進,逐步建構起理論系統;另一方面對應到實際的樂器操作,以貝斯來說就是對應到指板上的視覺空間,並與各種技巧動作相連,使得抽象的思索與具體的技巧得以通過樂譜與無形的聲響連結,進而通往個人感受,個人的主觀感受在音樂上因而有了能夠被思索與討論的客觀框架,就像人們透過話語、表情與手勢來觸碰彼此私密的情感經驗ㄧ般。
コメント